97-2優質通識課程「防災與生活」課程回饋單
活動:蒐集一篇台灣發生過的天然災害案例並寫心得
內容:全班每人交一篇作業(選擇一篇優秀作品分享)
題目:台灣的土石流災害
工三忠4956063 陳威儒
台灣常見的土石流,主要是因為溝谷內原本己堆積崩坍岩塊、土壤等地質材料,當大雨沖刷、侵蝕溝谷時,雨水或滲流水便和己堆積的岩塊、土壤等相互混雜,然後順著溝谷的坡度向下運動。由於土石流最大的特色為:搬運能力高、破壞能力強、啟動時間快、持續時間較短,發生的速度宛如迅雷,很難事先察覺或做預防,才會變成現今人人聞之色變的重大災害。
大抵上從民國70年起,國內便有若干土石流引發的災害文獻記載。從這些記錄可以發現,降雨應該是引爆土石流災害的真正因子,而降雨的來源主要以颱風所來的豪雨為主,不過近一、雨年來,即使降雨的雨量不大,也能引起土石流,非常值得警惕。另外,溝谷內的地形是堆積地質材料的最佳空間──溝谷內坡度平緩、存有發達的不連續面,以及出現不同岩性的地層,以上種種都是過去引發土石流災害中曾發現的特徵。
引爆衝擊力
在土石流流動時,地質材料會彼此碰撞,粒徑越大的顆粒,由於所產生的剪切力與分散力越大,將較易集中於土石流的表面與前端,也就是說,大塊礫石多集中在土石流的頭部,並以滾動、滑動或跳躍的方式,凝聚高能量,並順著地形的坡度,快速向下滑動,即屬於一種連續性的流動形態,而且此流動體內部之地質材料在運動過程中,皆處於持續性的變形狀態。
必要條件一:有來源提供土、石等地質材料
原本於溝谷或河谷上游之源頭就堆積了一些崩積土石,溝谷內河床上也會堆積鬆散土層。下雨時,因為雨水滲入,使原本己堆積的土石地質材料達到飽和,進而產生流動體的運動,形成土石流。
土石流從上游往下游,會順著地形坡度流動,並以直線運動的方式往前推進,一面侵蝕洱床基盤。另一方面,由於溝谷兩側具有發達不連續面的岩石邊坡,坡內的岩石己成高度破碎狀。當溝谷兩側岩石受到豪雨的侵蝕、浸潤,山坡內的岩石便會因水壓力的作用而崩坍(即山崩,詳見本期的《山崩》一文)。如果遇上土石流沖刷、淘蝕溝谷兩側谷壁時,崩塌下來的破碎岩石便會間接增加土石流的土石方量。
必要條件二:地形有適當的坡度
坡度是指地表面的傾斜狀況,如果地表面有傾斜角度,表示此地形具有坡度,便可提供土石流往下沖刷的動力,坡度越大,當然整個沖蝕的動力便越大,一般土石流流動中溪床的坡度大都分布在15以上。
必要條件三:有充分水量
如前所述,土石流為流動體,流動體中最主要的動力來源就是水流,也就是降雨。當雨水落入地面,雨水便會沖刷、侵蝕地表覆蓋的地質材料,使表面覆蓋土層因沖蝕而順著坡度往下流入低凹之處。
當雨水較大時,也會滲入地表,弱化山坡岩層的力學強度,並會順著山坡內的不連續面產生側向水壓力以及上舉水壓力,使山坡在承受雙重水壓力之下產生崩移、破壞。而山坡容易產生破壞的地質環境包括順向坡、楔形坡、落石坡、翻覆坡以及崩積土坡等幾種,這些都是溝谷兩側谷壁最易形成山崩的山坡。
綜合上述兩種現象,雨水不僅同時飽和了堆積溝谷的的土石地質材料,過量的地下水或滲流水也會順著溝谷中基盤底下的不連續面往上浮出,當整個浮出的水量大到足以抬升整個堆積的土石時,所有堆積體便會開始順著地形坡度向下流動、滑移。就是這樣經過雨水的催化,土石流也就這麼一觸即發了。
必要條件四:各種地質材料的穩定性
包括溝谷兩側谷壁的穩定性,以及溝谷中堆積地質材料的穩定性。
目前,整治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以工程施作為主,防災工作則可以從建立觀測系統來著手進行。此外,山嶺間多種植樹林,利用樹種之根、莖、樹葉來涵養水源,可避免集水區內地表沖蝕及溝谷間坍方等情形出現,這也是間接防止土石流的防災方法。
工程防治方面
土石流的工程防治工作,通常因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運動及堆積形態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防治工作。
心得:
在眾多次土石流中,我們可以明白到會發生土石流
並不是只有一種因素,或只有一天造成的!
所以做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
會造成土石流的原因有:大量的雨水,沒有植壁保護的土壤
以及鬆動大量的土石,當這三個要素一滿足
就會發生土石流!
山上不當的開發高爾夫球場,以及檳榔樹
把原先能抓住土壤的樹木都砍掉,其實害到的不只是自己!
也有其他無辜的人!看著房子被沖毀的人的無奈,失去家的悲哀
逝去的寶貴的性命,一次又一次的警惕著我們!
當然土石流可以防範,首要從水土保持做起!
不耕種高山蔬菜,不在山坡地興建高爾夫球場以及大樓
少種檳榔樹!多種樹木∼
接著我們要從保護自己做起,不買順向坡山坡地的建築
不住在土石流可能溪流的旁邊,打聽好地理關係!
這樣我們不只可以預防土石流,更能將土石流的傷害降到最低!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只要自己知道,還要將這個觀念宣導給其他人
大家一起做水土保持,才能讓大家活的安心,活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