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梁啟超

 

梁啟超(1873-1929)的生平與行止、畢生憂念與終極關懷、思想的演進與轉變

一、梁啟超的生平與行止

(一)生平: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二十六日年生於廣東新會縣能子鄉茶坑村。其父祖皆肆志於學,致力於科舉仕途。梁氏出身於藉科舉為進陞途徑,達到「學而優則仕」的目的,躋身於官紳 之列的傳統耕讀之家。

(二)行止

11890(光緒十六年),拜師康有為門下。

21895(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敗,馬關條約割讓台澎,康有為、梁啟超等十八省舉人刻在北京參加會試,感於時局危急,遂發動「公車上書」,聯合連署請願,提出「拒和」、「遷都」、「變法」的要求。

31895(光緒二十一年),協助康有為創辦《中外公報》和強學會於北京,為創造輿論、組織團體之始。

41896(光緒二十二年),離京赴滬,與黃遵憲、汪康年籌辦《時務報》。

51897(光緒二十三年),應陳寶箴之聘出任湖南時務學學堂總教習。

61898(光緒二十四年),從事維新變法,投入百日維新行列。維新變法失敗,逃亡日本,開展並豐富思想與心智上的啟牖與衝擊,為變革的理論基礎找到新的支持依據。十月,於,橫濱創《清議報》。

71899(光緒二十五年),創辦《新民叢報》。從1899年至1904年,梁氏在《清議報》與《新民叢報》上,發表了一百多篇的文章和專著,不遺餘力的宣介西方學說,在當時的知識份子階層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輿論界的「驕子」。

81902(光緒二十八年),創作《新民說》,期能塑造一自由的、民族的、行動的「新民」。

91903(光緒二十九年)10月,梁啟超自美洲遊歷歸來,捨棄民主共和的主張,積極鼓吹君主立憲政治。

101907(光緒三十三年),組政聞社,作為成立立憲政黨的準備。

111912(民國元年)10月,梁啟超自日本返抵天津。

121913(民國二年),梁氏加入共和黨。5月,共和、統一、民主合併為進步黨,梁啟超是實際領導人。8月,熊希齡組閣,任梁啟超為司法部長。

131915(民國四年)1216日,梁啟超自天津乘輪南下,輾轉抵達雲南,從事反對袁世凱帝制活動。

141917(民國六年)717日,段祺瑞組閣,梁啟超為財政總長(研究系內閣)。1114日,參議院投票選舉議長,

151916(民國四年)1216日,研究系敗北,梁啟超個人的政治生命至此結束。

161918(民國七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戰告終,巴黎和會即將召開,梁啟超以「歐洲考察團」中國代表的會外顧問身份,在政府資助下赴歐洲考察。梁氏目睹歐洲戰後的殘破與蕭條,深感歐洲物質文明的破產。歐洲歸來後,梁氏放棄了上層的政治活動,全力從事於培植國民基礎的教育事業。

171918(民國七年)至1928(民國十七年),梁啟超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發皇,留下令人珍視的學術成果。

 

二、畢生憂念與終極關懷

「吾心愛國如焚,需飲冰止之」:

梁啟超一生之作為,皆以現存政治實體之安危為念,促使現存中國的安定與發展,是他的真正憂念與畢生之愛。

 

三、思想的演進與轉變

(一)傳統中尋求變革理念(1890-1898

(1)早年私塾教育─帖括訓詁詞章

(2)萬木草堂時代─三世之義的啟示

(3)時務時代─「醉心民權」「種族革命」

(二)西方思想的涵泳與影響(1899-1917

(1)明治維新思潮之衝擊

(2)流亡日本前期─盛倡革命破壞

(3)流亡日本後期─禮贊緩進改良

(三)歐遊後的思想轉折(1918-1929

(1)民國政治生涯的失意

(2)歐洲文明破產與科學非萬能說─揭開科學與玄學論戰的序幕

(3)從反對馬克斯主義到發展中國實業

(四)傳統文化的重新體認

(1) 從反孔疑古與再創世界新文明說起

(2) 國故的整理

(3)儒家倫理文化的再肯定

Top


1898年戊戌維新時的梁啟超
圖片取自李喜所、元青,《梁啟超傳》(北京:人民),1995年。

1899年的梁啟超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青年時代的梁啟超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1900年拍攝於澳大利亞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流亡海外的梁啟超
圖片取自吳銘能,《數風流人物:梁啟超、徐志摩、陳獨秀、雷震》(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

1902年時的梁啟超:在紳士外型下的翩翩君子
圖片取自黃克武,《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

三十一歲時的梁啟超
圖片取自張朋園,《梁啟超與清季革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

四十七歲時的梁啟超(梁啟超寄給二弟梁啟勛的照片,照片上有梁啟超的親筆題字。)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五十五歲時的梁啟超
圖片取自李喜所、元青,《梁啟超傳》(北京:人民),1995年。

梁啟超五十六歲時留影,這是他一生最後一張照片。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天津故居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飲冰室外貌,中間窗子為梁啟超的書房,拍攝於30年代。

梁啟超1915年定居天津,1924年在其住宅西側建造書齋〝飲冰室〞。不過早在此前二十多年,流亡日本的梁啟超就開始在《新民叢報》上逐期發表《飲冰室詩話》,並以〝飲冰室主人〞的筆名撰寫了《新中國未來記》,1902年底還在上海的廣智書局出版了《飲冰室文集》。

梁啟超流亡日本之初,發表文章常署名〝哀時客〞,至1901年改署〝飲冰子〞。〝飲冰〞二字,語出《莊子•人間世》的「今吾朝受世而夕飲冰」,梁啟超以此表示對中國命運的焦慮之情。1902年2月,梁啟超在《新民叢報》開闢了《飲冰室詩話》專欄,逐期撰寫詩話。這是〝飲冰室〞這一室名的最早出現。(徵引參考自張宜雷,〈飲冰子與飲冰室〉,收錄在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頁17-18。)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2001年整修前的飲冰室外貌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與兩歲的思莊、三歲的思忠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與子女思成(左一)、思順(右一)、思永(右二)照片
上方為梁啟超親筆題字:新民叢報時代任公及順成永三兒
圖片取自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築師梁思成》,(台北:崇智國際文化,1991年)。

梁啟超的夫人李蕙仙(左四)與孩子們合影於天津(約1918年)
思忠(左一)思成(左二)思莊(左三)思達(左五)思永(左六)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與梁思永、梁思達20年代的合影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1920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在倫敦
林長民是梁啟超民國從政時期的盟友,他們也是兒女親家。1917年,梁啟超擔任段棋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林長民是司法總長。林長民的女兒、文學家、也是建築學家林徽因,和梁啟超的長子、建築學家梁思成,在1928年,結為伉儷。
圖片取自王開林,《民國女性之生命如歌》,(長沙:岳麓書社,2003年)。

1924年4月林徽因與梁思成與泰戈爾合影於北京
圖片取自張紅萍,《林徽因畫傳─一個純美主義者的激情》,(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

1925年前後,梁啟超及其三女兒梁思莊和林徽因在北京遊長城。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婚照

圖片取自張紅萍,《林徽因畫傳─一個純美主義者的激情》,(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

1931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北京天壇屋頂上
圖片取自張紅萍,《林徽因畫傳─一個純美主義者的激情》,(北京:新華書店,2005年)。

1947年梁思成在紐約介紹他所設計的聯合國大廈方案
圖片取自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築師梁思成》,(台北:崇智國際文化,1991年)。

1924年梁啟超接待來華訪問的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晚年講學清華國學研究院時與同事的合影,前排右一是趙元任,右二是梁啟超,右三是王國維,右四是李濟。

圖片取自董德福,《梁啟超與胡適─兩代知識份子學思歷程的比較研究》,(長春:吉林人民,2004年)。

創刊於1912年的《庸言》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新民叢報》第一號封面書影
圖片取自董德福,《梁啟超與胡適─兩代知識份子學思歷程的比較研究》,(長春:吉林人民,2004年)。

梁啟超把著年幼的思禮的手,寫給思順的順口溜,生動有趣,一直被梁家人珍藏著。
圖片取自郭長久主編,《梁啟超與飲冰室》(天津:天津古籍),2003年。

梁啟超書札手跡
圖片取自董德福,《梁啟超與胡適─兩代知識份子學思歷程的比較研究》,(長春:吉林人民,2004年)。

梁啟超致康有為函
圖片取自張朋園,《梁啟超與民國政治》,(台北:食貨出版,1978年)。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