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意識

二、課程目標

三、教學進度

四、創意及特殊規劃

五、指定閱讀教材與延伸閱讀資料

六、參考書籍與論文

七、教學助理規劃

八、分組討論

九、作業設計

十、成績考核

十一、永續經營的策略

 

 

參考書籍與論文

1.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編輯委員會,《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19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3-2011。

2. 王心美,〈性別思考的歷史教育─以「中國歷史上的婦女與社會」課程為例〉,《全人教育學報》第七期,2010年12月,頁59-90。

3.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2002。

4. 杜芳琴,《女性觀念的演變》(河南:人民),1988。

5. 李貞德,《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醫療》(台北:三民),2008。

6. 米利特著(Kate Millett)著,宋文偉、張慧芝譯,《性政治》(臺北:桂冠),2003。

7.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台北:時報文化),1993。

8. 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婦女》(台北:左岸文化),2005。

9. 高彥頤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台北:左岸文化),2007。

10. 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11.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台北:政大歷史系),2004。

12.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史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1997。

13. 亞倫•強森(Allan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台北:群學),2008。

14. 游美惠,《性別教育最前線─多元文化的觀點》(臺北:女書文化),2005。

15.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轉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8。

16. 劉詠聰,《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新探》(香港:教育圖書),1993。

17. 劉亞蘭,《平等與差異─漫遊女性主義》(台北:三民),2008。

18.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1996。

19. Scott, Joan Wallach. Gender and Politics of Hist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

20. Susan Mann “ What Can Feminist Theory Do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A Brief Review of Scholarship in the U.S.”《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1993年6月。

 
建議使用Google Chrome 1024x768 解析度瀏覽本網站
Copyright © 2012 by *~風塵~*